前言
台灣房地產市場在過去三十多年中,經歷了多次起伏,有經濟繁榮與政策改革帶來的高峰;也有國際危機與疫情影響的低谷。在多次波動中,房價整體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從「無殼蝸牛運動」到近年的「囤房稅」改革,每一個重大事件都深刻影響市場規則,並反映出台灣社會對居住與財富的價值觀轉變。
以目前房市來說,現在市場上面臨內外雙重挑戰:國內政策如信用管制、囤房稅升級,試圖壓抑炒房需求;國際則因通膨、升息與資金流動,使市場進一步承壓。
房市近況回顧
近年來,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面臨政策施壓,政府陸續推出多項新措施以抑制房價上漲與炒作行為,其中以囤房稅2.0、房地合一稅的升級,以及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政策,對房市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
1.1囤房稅2.0
囤房稅於2023年進一步升級至2.0版本,多屋族稅率最高提高至3.6%,且針對短期持有的房屋提高稅賦成本。該政策目標在於減少囤積不動產行為,鼓勵多屋族釋出市場餘屋以增加供給。
根據內政部統計,囤房稅上路後,餘屋投資的市場熱度逐漸降溫。
1.2房地合一稅
房地合一稅2.0於2021年7月正式實施,針對短期持有不動產(2年內出售),最高課徵45%的所得稅,並針對特定法人炒作收緊稅賦規範。
● 政策重點:以短期交易為主要打擊對象,對持有未滿2年的房地產交易課重稅,間接抑制投資客的炒作行為。
● 市場效應:實施後,全國短期交易比例顯著降低,市場逐漸向長期持有者傾斜,同時提升自住型買家的比例。
1.3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
為解決年輕人購屋難題,政府於2022年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提供低利率、長貸款期與寬限期優惠,幫助首次購屋族實現置產夢。
● 政策內容:針對年滿18歲且家庭成員無自有住宅的首次購屋者,利率低至1.775%,貸款年限最高40年,並提供5年寬限期。
● 市場反應:根據數據,2024年9月「新青安貸款」佔全國購屋銀行貸款放款金額比重達34%,此政策對首購族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1.4房市整體表現
雖然多項政策調節壓抑市場熱度,但在剛性需求例如首購族與原物料價格高漲的支撐下,房價仍未顯著下修,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2024年六都房價仍持續攀升,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達16.36倍,居全國之冠。
台灣房市當前的關鍵挑戰在於如何平衡「打炒房」與「居住需求」之間的矛盾,同時避免影響整體經濟穩定。這些新政策是否能徹底改變市場結構,仍需持續觀察。
歷年來不動產大事件
台灣房地產市場在過去35年中,經歷了幾個重大事件對房市影響深遠的重要里程碑: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
- 背景:198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國民所得大幅成長,房價在兩年間飆升3至4倍,導致社會對高房價的普遍不滿。
- 事件:高房價引發了「無殼蝸牛運動」,民眾夜宿忠孝東路抗議高房價,促使政府推出一坪6萬元的國宅政策,並大量使用台糖土地興建國宅。
- 影響:信用管制與國宅政策的雙重作用,使房價下修約1至2成,成功壓抑當時的市場熱度。提高存款準率與重貼現率,使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在半年內升至75%。
參考資料:中央銀行利率
1996-1997年:臺海危機與亞洲金融風暴
- 背景:1996年台灣舉行首次民選總統,當時因臺海緊張局勢與亞洲金融風暴雙重打擊,房地產市場面臨巨大壓力。
- 事件:
- 臺海危機:中共對台灣海峽進行飛彈演習,導致大量華僑撤資與資產拋售。
- 亞洲金融風暴:台股大跌,建商因過度槓桿操作面臨資金斷鏈,導致大量倒閉。
- 影響:1997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從6萬棟驟降至次年的32.1萬棟,市場冷卻明顯,並引發了房市餘屋供過於求的問題。
1999-2000年:921大地震與網路泡沫
- 背景:921大地震重創中南部房市,建築安全問題浮上檯面;2000年的網路泡沫則進一步削弱經濟活力。
- 事件:
- 921大地震:大量建物倒塌,耐震標準提升,促使政府修訂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
- 網路泡沫:股市跌至3千點,市場信心大幅下滑。
- 影響:買賣移轉棟數在2000年驟減4萬棟,為穩定經濟,政府連續降息11次,促使市場逐步回穩。
2003年:SARS疫情
- 背景:疫情爆發讓市場信心雪上加霜。
- 事件:買方因恐慌心理停止購房,賣方急於拋售,建商延遲推案,市場交易陷入冰點。
- 影響:全台房價在短短兩季內下跌12%,GDP也因疫情影響出現短暫負成長(-0.7%)。
2008年:金融海嘯
- 背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迅速波及全球經濟。
- 事件:台灣受出口貿易依存度高的影響,經濟成長率從2007年的98% 驟降至2009年的-1.61%,失業率攀升至5.85%,直接衝擊房地產市場。
- 影響:為穩定市場,政府推出多次降息與稅制減免,刺激剛性需求。
2011年:開始課徵奢侈稅
- 背景:金融海嘯後,台灣房市快速反彈。
- 事件:投機行為頻繁,房價持續飆升,為抑制短期炒作,政府於2011年推出奢侈稅。
- 影響:短期內,交易量顯著下降,2011年下半年同比減少約15%。投資行為趨於理性,市場結構更穩健,但房價因剛性需求強勁,未出現大幅下跌。
※2016年1月1日後和房地合一稅合併。
2014-2016年:囤房稅與房地合一稅上路
- 背景:高房價問題持續多年,政府加強稅制調節,目標是壓抑投資性需求。
- 事件:
- 囤房稅:非自住房屋最高稅率提升至6%。
- 房地合一稅:針對短期交易課徵高額稅賦,最高達45%。
- 影響:政策使房市進入觀望期,之後隨市場消化餘屋逐漸回升。
2022-2024年:多重政策壓力下的房市變化
- 背景:房價持續走高,政府推出囤房稅0與第七波信用管制,同時央行升息多次。
- 事件:
- 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實施,嚴控炒房行為。
- 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激活首購族買氣。
- 影響:政策對投資性需求的抑制效果明顯,但因剛需存在及原物料價格高昂,房價依然居高不下。
現行房地產的轉折機會點
3.1政策與市場間的影響
台灣房市近年受多重政策影響,市場熱度有所降溫,但房價因剛性需求與成本推動,仍未見顯著下修,當前的政策與市場交互作用下,或許將迎來轉折契機:
- 囤房稅0:多屋族持有成本提高,投資性需求逐漸減少,部分餘屋開始釋出。
- 信用管制: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對高價住宅、第三戶以上購屋貸款嚴格限制,壓縮市場資金流動。
- 剛性需求支持: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政策提供長期低利率與寬限期優惠,刺激首購族進場,對房市形成一定支撐。
3.2經濟環境影響
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動,將直接影響房市的供需平衡:
- 利率影響:央行升息使購屋成本增加,壓抑投資需求,但若未來升息趨緩或轉向降息,可能再次引發買盤回溫。
- 國際因素:如美國新總統上任、地緣政治影響與通膨趨勢,將間接影響台灣經濟環境與房市表現。
- 資金流動:AI產業熱潮吸引資金流入股市,部分資金從房市轉向股市,可能減輕房價上行壓力。
3.3未來的可能性
- 價格走勢:市場或將進入量縮價穩階段,但因剛性需求仍在,房價下修空間有限。
- 轉折點關注:未來應密切觀察政策執行情況、國際經濟變化及市場需求轉向,這些因素將決定市場走向。
結語
台灣房地產市場過去數十年的發展歷程,從全球經濟波動、國內政策調節到自然災害影響,充分展現了市場的韌性與挑戰,無論是1980年代經濟起飛帶動的房價飆升,還是近期囤房稅與信用管制等政策的介入,每個階段的重大事件都深刻影響了市場結構與交易行為。
在高房價成為常態的今天,政策調節與剛性需求之間的博弈依然持續,房價短期內下修空間有限,但隨著國際經濟情勢的變化、利率政策的調整以及都市更新,市場都可能有新的轉機。
對於消費者而言,理解歷史的脈絡與現行政策的影響,是選擇入市時機的關鍵,因為這些因素是共同塑造下一階段的市場格局。
無論您是準備購屋的首購族,還是關注房市的投資者,理性分析與長期規劃始終是應對房市波動的最佳策略,期待在不確定的市場中,每位讀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