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遊玩的好去處!共融式公園是什麼?

前言

在每個假期,許多家長總是陷入煩惱之中,試圖找出讓孩子在這一週的假日有愉快的親子活動。百貨公司、大賣場、游泳池、棒球場,以及社區公園等,都是常見的選擇,當然還有待在家中哪都不去,任由他們整天盯著平板電腦看動畫。然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因為選擇困難而感到頭痛。而且,讓孩子整天盯著螢幕也不是解決之道。我們將探討的主題「共融式公園」。儘管在外表上,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公園,然而在遊戲場設施的設計背後,卻蘊含了巧思。這些公園在設計理念上專注於滿足特殊需求族群的要求,為遊戲空間帶來更多元的體驗。

 

起源與定義

「遊戲場」是塑造兒童成長的關鍵環境。在樂園裡,小朋友們自然而然打成一片,一起奔跑、大笑,透過遊戲與互動,培養的人際關係。在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會相互模仿,培養出各種感官與認知技能,藉此認識了解到彼此的共通點與差異化,慢慢學會尊重與包容。然而,現行許多遊戲場的情況卻是缺乏無障礙的設計,遊具的選擇也往往忽略了身心障礙或特殊需求兒童的需求,如肢體障礙、聽障、視障、自閉等孩子的遊戲需求。導致這些小朋友逐漸淡出遊戲場,少了一起玩樂的機會。

 

如今,歐美地區廣泛支持的共融遊戲場觀念,透過不斷的試錯,調整遊戲設施的難度,達成既能符合輪椅使用者可以使用也不喪失挑戰度的平衡,減少因挑戰難度不足讓學齡兒童不再踏入遊戲場的問題。藉由提供多元且不同難度的挑戰,以迎合不同年齡、能力和需求的孩童,使他們有機會參與遊戲,促進體能、認知、人際交往和情緒管理的成長。

 

『共融式公園』裡的遊戲場強調在整體遊戲空間的設計,而不僅僅是遊具的形式。主要通道應考慮無障礙,以便讓使用輪椅的兒童及其照顧者能夠輕鬆接近遊戲設施,遊戲場地的位置也需充分思考周邊交通支援系統。無論是為個人或多人而設,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滿足和安全,提供平等參與遊戲場的機會。

 

國外案例

讓我們先透過以下網站觀看一些『共融式公園』的案例吧!
https://www.inclusiveplaygrounds.net/videos.html

『共融式公園』裡的設備:

(圖片來源:https://www.inclusiveplaygrounds.net/

 

主要功能:

遊樂設施類型 發展技能 主要收益
旋轉類 敏捷性、平衡性、協調性、核心身體力量 合作、想像力遊戲、社交技能提升
滑動類 協調性、平衡性 分享和輪流、耐心
攀爬類 強肌肉力量(上半身、下半身、核心)、物體導航 空間感能力
鞦韆類 平衡感 放鬆、有節奏的動作
彈跳類 腿部力量、平衡能力 獨特的升空感覺
通道類 四肢力量 想像力、安靜場所自我調節情緒
高價類(單槓) 手臂肌肉力量、握力、手/眼協調能力、身體控制能力 提升肌肉力量和協調性
感覺面板 認知、觸覺、感覺 探索紋理、形狀、聲音、顏色、豐富想像力

 

台北市共融式公園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台北目前現有的共融式場域有幾處吧!

https://play4u.gov.taipei/News.aspx?n=4773608F226124D4&sms=7B56BA5392EB632C

行政區 共融式場域 最早啟用時間
大安區 8處 民國106年4月
大同區 6處 民國107年1月
北投區 13處 民國107年3月
士林區 11處 民國103年12月
內湖區 6處 民國106年1月
南港區 9處 民國106年1月
萬華區 5處 民國108年5月
中正區 3處 民國108年6月
中山區 9處 民國106年1月
信義區 5處 民國106年1月
松山區 4處 民國107年3月
文山區 8處 民國106年1月

通過上述資料,我們可以得知目前台北市共有38座共融式場域,其中包括公園、新樂園、遊樂場、小學和特殊教育場所等。在這些場域中,公園是最主要的共融式場域類型,並且佔了最大的比例。然而,共融式場域並不僅限於公園,它還延伸到其他不同類型的場所,例如學校和特殊教育機構。

 

從區域的角度來看,一些早期發展的台北市區,像是中正區、萬華區和大同區,因為歷史發展的軌跡和土地使用的脈絡,可能擁有較少的共融式場域。但共融式場域並不是衡量一個地區是否擁有綠地的唯一標準。即使某些地區的共融式場域相對較少,仍然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綠地和休閒場所,請讀者不要搞混了唷!

 

讀者們有注意在家裡附近的那些公園國小嗎?不妨花些時間去觀察當地的公園和學校,看看是否有經過特別設計的共融式設施,為在地不同需求群體提供更友善和無障礙的休閒空間,也為這社區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發展多盡一份心力!

 

結論

在公共政策領域,共融式場域可能是一個較為小眾、未受關注的議題,但這並不代表它不重要。相反地,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因為背後涉及到許多讀者可能並不知曉的數據。

 

以台北市為例,根據2022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資料,身心障礙人口佔全市人口的比例高達9.7%。而其中,17.4%的身心障礙人口是先天性的。另外,2023年第一季的資料顯示,台北市0至6歲的兒童中,有 915 位是身心障礙者。考慮到當今社會普遍少子化的情況,家庭通常只有一名子女,這些家庭必然會投入更多的心力來陪伴和照顧孩子。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快樂成長並理解這個世界,這個議題絕對不應該不被討論。

 

共融式場域不僅僅關乎特殊需求的兒童,一般的兒童也能夠在其中一同遊玩,透過與特殊需求兒童一起參與遊戲或自行遊玩,都能夠獲得全新的生命體驗。此外,這些場域也能夠方便身心障礙家庭父母們帶著孩子一同前來遊玩。例如,設計寬敞的道路和靠近停車場的佈局,有助於輪椅使用者更便利地出行,享受家庭美好之樂。共融式場域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現有的遊樂場,透過加法取代減法,增加場域的多樣性和可容納性,以創造更多元且包容的公共空間。了解完共融式公園這個議題後可別馬上就忘了,讓我們一同持續關注這項議題吧!

 

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
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