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小孩是無話不說?還是無話可說?親子聊天術大公開

 

許多父母為了快速實現對孩子的管教預期,因此在和孩子溝通前,開頭習慣用「你跟我進來房間一下」、「我有話要跟你說」。其實這類用詞容易造成孩子的緊張感,下意識會覺得我犯了什麼錯了嗎?我要被處罰了嗎?不自覺地在內心形成一道自我防衛,無法達成有效溝通不說,甚至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的衝突產生。

 

常犯的錯誤溝通模式

 

在開始談如何與孩子自在聊天之前,先了解幾種常見的父母與孩子錯誤的溝通模式。

  • 命令式—習慣以父母的身分要求孩子服從,實現快速管教目的。
  • 警告式—用說狠話、強勢的手段來管教孩子。
  • 斥責式—因為沒達到家長的期待而動怒責罵孩子。
  • 羞辱式—用批評式的責罵,容易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 審問式—像審問犯人一樣,用嚴厲的口氣逼問孩子。
  • 教條式—以責任義務的關係來做為說詞,容易讓孩子覺得不耐煩和反感。
  • 否定式—拒絕了解孩子、表現出漠不關心,或者常使用否定的語氣來回應孩子。
  • 比較式—原本是希望鼓勵孩子,卻使孩子在比較中不斷失去了自信心,反而自甘墮落。
  • 主觀認定式—自做主張為孩子下定論,讓孩子有口難言,或覺得不被了解。
  • 大吐苦水式—父母把所有的委屈一股腦兒向孩子宣洩,孩子將同時背負自己與父母的壓力。

以上的親子溝通模式都是屬於單向溝通,而非雙向溝通,因此無法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無助增進親子關係,反而可能造成疏離。

 

 

創造輕鬆對話的機會

 

建議父母可先與孩子一起培養日常聊天習慣,一開始時間不用太長,對話內容更是嚴禁談論學校成績與課業,只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發自內心的關心,還有想與孩子分享生活中的快樂事物。至於要如何創造這樣對話的機會,還有要怎麼開頭呢?建議可以透過輕鬆對話,或是不經意的邀約來營造機會,例如:「要不要去看電影?」「天氣好熱,有沒有人想一起去吃冰?」,

 

當孩子開心地回應你的邀約,代表對話機會已經創造出來;建議父母可先分享自己遇到開心、正面的事情做開頭,引導孩子分享快樂。當然若孩子剛好處於負面情緒,過程中務必理解及接納孩子的情緒,就算孩子突然說出情緒性的字眼,千萬不要馬上做出責備性反應,而是盡可能透過引導性的對話,除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確實傾聽,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著說出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與目前遭遇的困境。

 

親子聊天術的要訣

 

孩子內心的話通常只會講給「真正願意聽他們說話的人」,成功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尤其當父母的絕對不要只是一昧地要問出結果,有來有往地聊天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下列提供幾種改善親子關係的親子聊天術。

 

1.拋棄質問模式

聊天不須帶有目的,因此避免只問你想問的這種「問話式溝通」,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在審問他、試探他的狀況,最後還可能演變成父母對於孩子所回答的內容真實性有所懷疑與猜測,反而會令關係更緊張。這種模式不能定義為「聊天」,通常都是「質問」開頭,然後在「責罵」中結束。

 

2.認真地回覆

孩子的問題有時對大人來說無關緊要,但對小孩來說卻可能是很重要的事,所以他們才會提出疑問。當大人對他們每次提問都認真看待時,他們就會感受到父母真心陪伴的用意,日後當然會願意跟父母分享內心真正的想法。

 

3.避免抽象提問

想要了解孩子,可以從簡單易懂的生活小事來當作話題,因為這些問題不會讓小孩感覺到壓力,而且幾乎都是有答案的問題。避免提問太過抽象或範圍太廣的問題,因為小孩不僅難以理解,更難以回答。

 

4.從別人談起

小孩有時會無意間跟大人提起,某某同學今天在學校怎麼樣?發生了什麼事?這時從「別人談起」就是一個很適合當作聊天的開頭,因為這樣的聊天過程,父母就可以了解孩子如何看待同學的行為,以及都是用什麼心態和同儕相處。

 

5.先不要急著否定

否定孩子的感受是大人和孩子聊天時經常會犯的錯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儘可能同理他的感受,然後以中立的語氣回應,畢竟孩子當下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了解,這樣才可能願意說出更多真相與內心話。

 

6.傾聽不說教

有時候聊天只是單純地發洩情緒。所以傾聽不說教是很重要的步驟。最無趣的聊天內容就是說教與聽訓,最好就是不說教、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讓孩子願意說出心裡的話,才能幫助他們在情緒上獲得紓解及快樂,

 

7.適當的肢體語言

和孩子聊天時,為表示專心與重視,建議以平行的目光看著他。就算是當孩子找你聊天時,你手邊正好有事情在進行,最好也要轉頭看著他。這樣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在乎他,專心傾聽他的說話內容。

 

最後,當和孩子聊天時,就算孩子突然說出可能會讓大人反感或震驚的事時,盡可能先保持聲調平常是很重要的。畢竟在尚未完全了解事情真相前,保持傾聽,讓孩子暢所欲言,才能保持無所不言的友善關係!也更加凝聚親子情感。

 

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
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

延伸閱讀: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