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體驗:走進一個空間,還未開口,就被一股淡淡的木質香氣溫柔包圍?柔和的光線從窗邊灑落,溫潤的地板觸感,搭配線條圓潤親切的家具,整體氛圍令人感到放鬆且安心。
這樣美好的感受,其實是「神經美學」與「五感設計」巧妙實踐的成果。
最為人所知的例子莫過於百貨公司的香氛營造,特別是香港的K11 Musea,其獨特的焦糖香氣,在甜膩中又帶有一絲活潑,完美契合該空間的商業定位。又如萬豪酒店,其揉合雪松的馥郁花香,營造出令人放鬆的氛圍。
因此,隨著人們對居住品質與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視,設計的追求不再僅止於外觀的美感,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空間如何使人感覺更好」。
本文將從神經美學的角度出發,解析室內設計如何透過視覺、嗅覺、聽覺與觸覺,打造出富有溫度的學齡空間,進而幫助孩子在安心、專注的環境中成長。
什麼是神經美學?
神經美學(Neuroaesthetics)是一門結合神經科學與美學的跨領域研究,旨在探討人類大腦如何處理和感知「美」。
這個學科由英國神經科學家 Semir Zeki 提出,他指出,當人們接觸到特定的顏色、形狀、聲音甚至氣味時,大腦中的特定區域會被激活,進而引發情緒與愉悅感。
由此可見,大腦對於空間設計也有其偏好。以臺中國家歌劇院為例,其獨特的洞穴式曲線與灑落的自然光線,正是透過視覺與空間節奏的巧妙運用,引發大腦的美感共鳴。
又或是以清水模建築聞名的安藤忠雄,其經典的教堂三部曲之一「光之教堂」,便利用光線的線條象徵十字架,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令人印象深刻。
▲由知名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操刀,創造出符合歌劇院的「美聲涵洞」設計。圖/維基百科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位於日本大阪,尤以薄暮時分,光線斜射進來,最為莊嚴。圖/維基百科
百貨公司透過香氛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慾望;飯店則希望藉由氣味幫助使用者放鬆身心;歌劇院利用聲音的物理原理,營造更高層次的藝術價值;教堂則運用光線的自然現象,提升莊嚴肅穆的氛圍。
這些案例顯示,空間設計不僅能吸引目光,更能透過五感喚起心理層次的共鳴。當人們不再只著重於繁複的線板、精細的大理石雕刻時,正意味著室內設計正邁入「神經美學」的時代。
五感設計如何在空間中發揮?
視覺:用色彩與光線穩定情緒
以色彩來說,膨脹色均為淺色系,因此小坪數的空間裡可以選用「低彩度」、「大地色系」,或是米白、淺木色等,都有助於降低視覺刺激、提升專注。
自然光與柔和燈光交錯使用,可依時間與活動調整明亮度,提升空間節奏感。
嗅覺:氣味是情緒與記憶的觸媒
木質、草本或柑橘類香氛能營造安心感,建議使用天然精油擴香器或室內植栽。筆者曾訪問過高級豪宅設計案,不少案子在香氛這一塊體驗都有做出設計,觀察到很多居家系統會特別在更衣間或玄關安排香氛,形成專屬的氣味記憶。
應避免過度濃郁香精,孩童區域以自然香氣為主,如尤加利、薄荷或檸檬馬鞭草。
如果覺得裝潢時要將香氛設計納入是非必要,不妨可以從植栽起手,可以參考以前關於適合室內植栽的經典選擇與不敗搭配。
聽覺:安靜的環境支援專注力
隔音是學齡空間的基本功,過多噪音會干擾孩子的情緒與學習。牆面可使用吸音棉或壁布、地板鋪設地毯、窗戶選用雙層氣密窗,搭配厚窗簾降噪。
壁面隔音最常聽見的工法俗稱「三明治工法」,外層以硬質板材,中層以彈性芯材,內層以吸音材料,對稱夾層,可以有效阻絕聲音互擾。
觸覺:從材質觸感中傳遞溫度與安全
木頭、棉麻織品、軟質地毯都有助於營造舒適的手感與足感。家具邊角圓潤設計可防止碰撞,也提供潛意識的「被保護感」。
書桌、椅子、床鋪建議盡量使用自然材質與柔和輪廓,提升親和力。
心覺:綜合以上體驗,創造獨一無二的印象
如前文提到的光之教堂,就是打進人心的設計,能做到這點的設計師幾乎都是業界的大師了。
學齡空間設計要點
如先前所述,現代人對於空間的審視,已不再著重於華麗或高昂的設計,而是更看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的概念。以住宅為例,家庭成員尤其關注學齡孩童的成長環境。
在孩子腦部與感官發展至關重要的學齡階段,空間設計應同時具備「安全性」與「學習適性」,以促進其身心平衡發展。
使用無毒建材
在建材的選擇上,應優先採用低甲醛釋放的木材與塗料,以降低對人體過敏及呼吸系統造成的負擔。同時,優先考慮通過綠建材或國際無毒認證的家具。
臺灣對於綠建材有明確的規範,需符合健康、生態、高性能和再生四大要點。例如,FSC認證木材、低VOC塗料和再生塑料製成的建材等,已逐漸成為市場上的主流選擇。
防碰撞、防傾倒設計
書櫃和書桌的邊角應加裝防撞條,大型家具則務必使用L型金屬件固定。同時,也要留意玻璃建材的安全性,例如替窗戶貼上防爆膜,尤其在四季交替、溫差變化較大的時候,玻璃容易因熱脹冷縮而產生碎裂的危險。
分區規劃讓空間更有秩序
閱讀區和遊戲區需要明確劃分,可以利用布簾或矮櫃等方式進行柔性分隔,以避免彼此干擾。同時,燈光和家具的配置也應與空間的功能相協調,這有助於孩子建立對空間的感知。
環境管理
保持室內通風良好,避免霉味和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有助於降低過敏反應和情緒不穩。可以搭配空氣清淨機和除濕機,確保空氣流通。
這也是住宅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室內空調的選擇需要考量「易於清潔」的特性,以減少塵蟎、黴菌、寵物皮屑等過敏原的累積。此外,「自動調整溫度功能」也很重要,因為長期使用空調容易降低室內濕度,進而導致皮膚乾燥、眼睛乾澀等不適。
結語
從空間出發,善待我們的感官,也珍視空間本身的美好。室內設計不應僅止於華麗的裝飾,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踏入其中,五種感官都能感受到一股無聲的放鬆。
神經美學所強調的「五感設計」提醒我們,真正優良的空間,能使人感到放鬆、安心,甚至願意長時間停留。當我們學會善待自己的感官體驗,也就更能創造出真正貼近人心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