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說明
什麼是預售屋?和成屋有什麼不同?預售屋起源和說明
預售屋最早是由香港引進的一種買賣房屋制度,和買賣成屋不同的是,在房屋還沒開始蓋、或是蓋到一半時, 和建商簽訂買賣契約,依照工程進度分階段付款,概念類似工廠先接訂單再生產。
入手預售屋需要考量的事
我適合買預售屋嗎?
一開始,預售屋需要先付訂金、簽約金和開工款,這三項就是常聽到的「頭期款」,一般來說是房屋總價的10%到15%,接著等工程開始會依照建商規劃的工程期數讓買方以分期來支付「工程款」,等到最後交屋還會有「交屋款」,要注意的是,交屋款為總價的5%,對買方來說較有保障。
這樣的付款方式對雙方來說都有利,買方不用在短期內拿出一大筆費用,要是以房屋總價貸款8成來計算,要蓋3年的房子,買方就能以3年的時間來攤還總價的2成費用,資金使用上彈性許多;對建商來說,房子蓋到哪就跟買方收到當下進度的工程款,不用等到全部蓋完再回收資金,降低資金壓力和銷售風險。
在這樣的靈活度下,近年預售屋買氣越來越夯。那麼,怎樣的人適合買預售屋呢?一般來說,預售屋至少需要3到5年的時間才會蓋完,有計畫要在未來搬家或是換屋族會較適合,不過,自從疫情過後缺工情況越趨嚴重,把交屋期拉長一點會更保險。再來,通常預售屋會吸引資金稍微不足的買方,在確認未來該支付的工程款後,買房也要更多時間湊足大筆資金,因此,購屋當下沒有立即入住的民眾會較為適合。
另外,預售屋的好處是房屋還沒起造,對於想「客變」的民眾能省下不少時間和未來的裝修成本,客變的意思是「預售屋客戶變更設計期」,要是對建商規劃的空間格局不甚滿意,在以不影響主要結構的情況下,可以在施工期間按照需求做追加減,像是隔間、更換標配廚具或衛浴設備等,適合對住家格局有自己想法的買方。
越早買越划算?原來有潛銷早鳥價
如何打好一場攻房戰!
今年上半年房市買氣衝高,不只買賣移轉棟數爆量、房屋總價和單價都持續創新高,可以說在今年以前入手的買方大多都有賺取房價價差,反過來說,在剛性需求和高漲的房價刺激下,今年買房的民眾將以更高成本入手。不過真的是越早買越好嗎?
預售屋房價大多呈現的是「未來的房價」,等於建商賣給你的是3年後的價格,而不是現在的房價,因此預售屋和中古屋存有很大的價差,尤其在今年更明顯。
事實上,除非有重大因素干擾,像是利率的升降、全球經濟問題、政策打房等,不然一直以來台灣的房價大多呈現平穩向上的走勢。對多數台灣人來說,最大的資產是房屋,因此穩定房價也是政府的工作;回顧20年前,台北市房屋單價從2字頭到現在3位數,漲勢幅度相當驚人,要是以過往一、二十年的基準點,絕對是越早買越好。
不過,當政府開始正視房價過度飆漲問題,祭出一連串打房措施,像是2011年上路的奢侈稅和豪宅稅、2016年的房地合一稅、2021年實價登錄2.0和房地合一稅2.0等,都對房市有不小衝擊,且現在的房價基期越高,越早買越划算是否成立還是要多方綜合評估,像是地區、建造品質都算。
這樣還要不要上車呢?若是有自住需求,當然是越早上車越好。把遠光放遠來看,短期的房價波動不影響長期走勢,且房屋不像股票不方便短進短出,一般來說持有時間會以年為單位,因此要是有能力、有需求還是建議越早買越好。
只不過買預售屋也有許多眉角,像是議價技巧就是一項,而比議價更為吃香的是「潛銷」,顧名思義是在一個建案在還沒開案前,會由銷售或代銷把資訊給熟識或是成交機會高的客戶,也就是俗稱的「早鳥價」,價格會比開案後的開價還來得便宜,好一點的還能比一般客戶優先選擇樓層。
預售屋議價技巧
一般來說,條件極佳的建案一開案會被搶購一空,像是口碑建商或地段極佳都會有「開案即完售」的情形,因此潛銷機制會把固定名額保留給購買力強、第一時間能夠決定或是有關係的優質客戶,想要取得這類資訊就需要平常多看房,和代銷打好關係,才有機會拿到好貨。再來,假設一個建案有100戶,要是房市景氣好,價格也會越疊越高,建商或代銷有可能會隨著買氣把價格墊高,因此搶在建案開售早期會有較大的議價空間。
還有一招是「選點不選房」,房子看久了會發現:沒有一百分的房子,不管多好的建案都會有不滿意的地方,這時也是一種議價技巧。看房時,心中自然會有條件排名,像是最看重地段、生活機能和社區管理,就能適當接受房屋格有樑等缺點,這時也能把這些拿出來議價,選擇格局不這麼好或是樓層較低的房子,都有機會再價格多爭取到優惠。
房市氣象台觀點
有考慮購屋的民眾往往都會覺得房價高,猶豫不敢下手,未來再回過頭看到飆漲房價會非常扼腕;其實預售屋買的是未來房價,但未來畢竟不可預測,會猶豫是正常的,但房市氣象台認為,只要大前提是自住的剛性需求,選擇喜歡的生活環境、在能負擔的價格下,找到80分左右的房子就能考慮出手。什麼是80分的房子?這就要靠平時對房市的敏銳度,時常到案場走一走,了解最新市場風向,心中往往都會篩選出自己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