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新世代 3招教你打造多元收入流

斜槓新世代 3招教你打造多元收入流

前言

「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台灣年輕世代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自從三采文化在2017年推出一書《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斜槓」一詞早已不再陌生,它代表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職業選擇;但是真正成為斜槓者的人又有多少?而斜槓是不是意味著休息時間變少?做體力活算是斜槓嗎?

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年輕人如何在斜槓時代中開拓多元的賺錢面向,並且分享實際案例,揭開斜槓的優劣勢,推薦想起步斜槓,或是對斜槓方向有疑慮者閱讀。

 

斜槓是甚麼

在《斜槓青年》一書中,有一段文章頗耐人尋味,大意是:各行各界就像是一個金字塔,譬如廚師就是由下往上一路爬,爬到一星大廚,在廚師界裡,能當上大廚的只有金字塔頂端1%的人,除非天資聰穎加上努力勤奮,否則那麼多人投入這個金子塔,又有幾個人能當上1%?所以要身/兼/多/位,做為一個斜槓青年。」

不要把心力全投入在某一技能裡,除非有信心都打趴這個金字塔的99%人,否則你可能窮盡一生都無法爬到頂端,因此要轉換心態,以財富自由為目的的成為斜槓青年,這個人可以既是大學教授又可以是作家,假日偶爾當當講師,這都是合理範圍內的斜槓青年。

所以,斜槓族(Slashie)的定義不是兼職,而是要透過自身的技能,多元轉換成報酬。所以有人會在下班後,再兼一份打工性質的工作,若內容純粹是以時間換取金錢的方式,便不能算是斜槓。

 

斜槓的種類

提到台灣薪資平均55k有點偏頗,畢竟上限可以無限高,以中位數字來看則是37,111元,兩者居然差了18k,這意味著甚麼?少數高薪者數字極高,而中階層薪水的基數龐大,也應證了剛剛講的「金字塔」概念。

在這個多變的職場環境中,「斜槓」已不再是趨勢,而是許多人選擇的生存之道。筆者是一位深根於文組的斜槓者,曾經從一個月薪不到30K的窘境中,踏上了多職涯的旅程,如今薪水平均是過往的三倍,甚至更多。

分享自身的案例,以及身邊朋友的案例,不是求讀者一定要遵循步驟COPY,而是「斜槓是一種很彈性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執行核心都不太一樣,將核心點出,希望可以帶給讀者更多有趣的觀點。

 

斜槓者本身要做的事情

當初會斜槓是因為不服輸,深為文組的筆者,薪資還在扣掉勞健保不到30k的階段,而文組能做的天花板又很容易碰觸,所以在網路上找各種關鍵字「論件計酬」、「遠端」、「短期」等,但是能夠實際運轉的不多,畢竟沒有作品集、或是個人網站,客戶很難將專案交給你。

目前筆者多數是透過口碑介紹進行接案,從事各種文字撰寫,從採訪、腳本、小編到企劃,幾乎都是透過文字撰稿的方式,將文字一字一字變成實際金額。

過程中也有經歷過正職離職的糾結、是否要岔出副技能變現、遇到淡季之類的難題。

所以每一次決定都要設下「最低止損點」,或是「達陣目標」,正職兼著做斜槓的時間大概兩年,期間發現斜槓的收入漸漸超車正職,意味著筆者正在正離中位數的限制,於是訂下「連續六個月超車正職薪水的成績,就離職」的目標,目前當全職接案者已經一年。

離職之後,時間變得很彈性,不用被通勤跟辦公室文化綁架,所以開始想有沒有更多賺錢方式,除了文字,也嘗試過擺攤賣手工藝品、畫圖、設計LOGO、介紹抽成、剪輯等,這些都是有興趣以及能力能及的部分,忙了一圈才發現,「客戶真的想付錢買的,是你的專業。」如果只是半吊子的東西,想要變成開心的數字,頗有難度,像筆者的繪圖跟剪輯,不夠精也不夠快,論CP值來說,還是回歸文字本行賺錢最實際,但還是可以分享幾個目前執行下來覺得不錯的內容。

  • 擺攤
    筆者的手工藝品是多肉水泥盆栽,充其量好看,但不算精美,不能變成送禮首選,而且擺攤的過程中,多是靠口述的方式,為產品附加情感價值,真的要到開線上店鋪販售的階段,還有一段路,但偶爾擺擺攤是個不錯的選擇。擺攤可以上網查找各個市集的官網,通常會有六、日的報名表,如果連兩天報名,費用會比較低,每個區域的市集價格都不一定,從2.300到1500以上的價格都有,另外加椅子、燈具等設施也有租金費用,這些都是成本考量,且擺攤的時間多集中在下午3點~晚上9點,真正巔峰時間落在5~8點,所以晚餐時間要特別注意。另外,一個人擺攤,上廁所也是一個問題點。筆者的擺攤成績是下午4點擺到晚上8點,租金費用800/兩天,日均營收8000,扣掉成本跟製作時間,認為算是不錯的報酬,當然,能夠做出這樣的成績是因為該市集只有筆者賣這類型產品,吸睛度有上升,如果換成其它市集,可能就無法做出差異化。
  • 採訪
    這算是口碑累積,本身在媒體業,免不了會遇到採訪的情況,在每一次的離職都有跟資方保持好關係,筆者也不吝嗇拋餌告訴主管「可以找我寫」的企圖,所以慢慢地有累積起案量。但這是屬於較難被複製的斜槓之路,不過核心心法筆者認為可以適用於每一個產業,就是「埋」,用正面的態度去介紹自己能做甚麼,以及帶來甚麼效果,當一顆種子被埋在客戶心裡時,半年、一年後,就會有客戶找你。像筆者有一朋友是美術相關,她也不吝於像前公司拋餌,也成功接到案子。對於公司來說,單一次性的專案給熟悉公司產業&工作能力不錯的人來執行,不需要聘用一個員工,或是花費到原本員工的工作時程,是非常快速方便且省錢的方法。當然,公司也要承擔企業風險,因此「曾經是公司的員工」這一點會變成加分選項。
  • 腳本
    網路上不乏專門FOR接案內容的網站,tasker出任務、ptt soho版、104、1111,甚至是臉書社團等,都會看到招募訊息,部分需要花費錢才能與客戶對話,合作有共識還會再抽一筆成交費,對於剛起步的斜槓族來說,還沒賺到錢就要先花錢,筆者認為有點本末倒置。
    所以初期,透過免費渠道,像是臉書社團,以及104網站,不斷地去搜適合自己的關鍵字,有機會就詢問,但也因為此方法無基本過濾,所以偶爾會遇到不懂市價、或是詐騙等訊息,要有點判斷能力,最好是在承擔每一個風險時,都讓自己有備案。能接到腳本是從104刷到的職缺,該公司開出短期專案需要編輯,於是毛遂自薦,累積下來的經驗,筆者認為在合作初期,雙方有簽訂合作契約會更有保障。
  • 遇到淡季的心態調整
    正職,是固定每個月拿薪水,偶爾三節或是年終會有額外的獎勵機制,但是成為接案者就是每個月重新歸零,且扣掉長期配合的客戶,對於資方來說,接案者是不會被第一時間想到的人選,真的等到要提水救火時,客戶才會敲一句:「在嗎?下個禮拜我們要……」離職後的一年,筆者也有遇到淡季,老實說,非常慌,上半年接案的金額都能維持在一定的標準值內,而到7.8月卻驟降,所以在7.8月期間,筆者開始跟各個朋友(或是潛在客戶)聚餐吃飯,目的是,宣傳自己。當然不是張口就說自己是窮光蛋,請大爺們拯救,而是在吃飯的縫隙之中,透漏一點訊息,關心對方的公司狀況,了解他的職位有甚麼難處,給出真心的建議,從中偷藏一點可以幫忙的話語,懂得人就會明白,不懂得人也不會成為你的客戶。大概吃到8月下旬,案子金額又恢復正軌,甚至又有點滿出來,不確定是不是吃飯有奏效,也可能是客戶也正遇到淡旺季,沒有額外的支出可以發給接案者,但確實有某些案子,是因為聚餐後,朋友再轉介紹客戶給筆者,算是意外收穫。未來,筆者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接案一輩子,但是過往累積的人脈不會拋棄你,對自己的文字負責,並做到合約內的事情,筆者相信案子還是會源源不絕進來,心態的樂觀調適也是接案者必須要具備的軟技能。

    當然,不只是自身經驗分享,筆者也找了同樣也是斜槓族的年輕人,問問他們斜槓的契機。

實際案例分享:手工藝

 

實際案例分享:知識變現

 

結論

不要因為擔心拒絕而吝嗇展示自己的才能,客戶的拒絕並不是終點,反而是提醒尋找和強化「差異化」的契機。每一次的拒絕都應被視為一次學習和調整的機會,幫助我們更清晰地定位自己的專業和獨特性。

當不畏懼拒絕,並持續推廣自己的專業,便會開花結果。

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
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

延伸閱讀: